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普通985,怎么搞科研
三德子 | 2022-07-04 08:56:21    阅读:445   发布文章

一直以来,领导都想让我跟同事们讲一讲怎么写发明专利,有没有什么方法、独门秘籍、妙招、小窍门、捷径?

 

发明专利还没有拿到手软的洒家,每到这时,都会效仿冯巩牛群的那招跟领导打起太极:光顾着写了,谁知道写的方法是什么?

 

这么卖力气的事情还想找捷径,这么实打实的事,还想小窍门?都憋着歪心思,想着省力气,谁还踏踏实实地做事?一步可以登天,谁还能从脚下行起?

 

当然,这种内心的OS,洒家是绝对不敢拿来回怼领导滴。领导杀人于无形,整人于不着痕迹,收拾人的手段巧妙得突破天际,洒家是吃了几粒花生米,敢跟领导置气?

 

其实,关于怎么写发明专利,洒家确乎有着一些不敢与人言的认真思考。

敢于深入思考

为什么不敢与人言,莫非是会得罪人?先听洒家分享一个观点。

 

这是前段时间在一个大V的文章里看到的,他说,跟很多科研大佬交流过,大佬们一致认为:如果你得挺费劲才能考个普通的985,那你以后还是不要从事科研工作了。因为,跟在科研领域所面临的那些诸多挑战相比,考个普通985只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挑战而已。。。

 

说实话,对大部分人来说,这个观点相当刺耳,心思敏感者兴许还能从中体会到一丢丢羞辱人的意思。985还普通了?98598598.5%的人考不上才叫985嘛。

 

合着,只要没进C9,别的985就叫普通985了?你也普通个试试?

 

好吧,你可以端盘花生米,拎着啤酒瓶,去跟那个大V好好理论理论。。。

 

不过,洒家认为,在某种程度上,这个大V似乎说的有那么一丝道理。

 

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:考进清华北大的和考进普通985的孩子,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?

 

更热爱学习?学习时间更长?学习时更认真更努力?还是多喝六个核桃经常补脑呢?

 

都不是!本质区别在于能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深入思考。对于所有的课程,只有集中精力,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,掌握庞杂的知识体系;唯有长时间深入思考,才能以不断积累升值的脑力扫除知识的盲区。

 

你问只上了个普通985的洒家咋知道这道理?当然是多年的观察、摸索、思考出来滴!

 

写专利,其实也遵循同样的道理。

 

 

发明专利,就是针对具体的技术问题,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。这个方案可能成本更低,也许结构更简单,或者耗电更少,或者更加容易落地实现,总之,得有至少一个闪光点,对得起“发明”二字。

 

又或者说,于那无人之处,或在那前人标示了各种各样的路标的狭窄道路上,走出一条新路来。

 

这时候,遇上挫折、碰到困难是一定的,毫无头绪是司空见惯的,想放弃就这么算了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
 

但是,鲁迅先生说:真正的勇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

 

面对困难就退缩,不是勇士的选择。真正的勇士,遇到困难不怵头,咬定青山不放松,敢于深入思考,舍得长时间投入,总之,要带着一股狠劲儿,不怕掉头发,不怕秃顶,使劲地想,不破楼兰终不还,想不出来不算完。

 

总有一天,在千回百转之时,在惆怅万分之际,在灵光一闪之间,百二秦关终属楚,三千越甲可吞吴,解决方案就跳在了你的眼前。

 

很多人上学时,缺乏长时间集中精力深入思考的能力,只能考上普通985或更普通的211;上班后鬼使神差阴差阳错进了科研队伍,倘若不痛定思痛,逼着自己再努一把力,好好培养一下深入钻研的能力,怎么可能干得出成果,写得出专利?

真正热爱科研

吸取只能考上普通985的经验,有意识地培养长期深入思考的能力,这条建议当然不好跟只上过普通211的领导提。

 

第二条建议,更是会把所有的同事都化友为敌:真正热爱科研。

 

提个问题,体制内的科研人员,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发自内心地热爱科研?

 

这是一个容易制造分裂的话题。科研干将、大佬们对此自然嗤之以鼻,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,怎么带领中国科技,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地?他们是电,他们是光,他们是科研界的草民集体膜拜的神话。

 

但在这些盘根错节、互为引援的高端科研圈之外,在中下层生存着的科研的主力军,是为了挣个仨瓜俩枣就牺牲了家庭、付出了身体健康的科研民工。

 

这些人里面,有多少人从小就立下当科学家的志愿,长大后心怀科研报国的热忱,肩负振兴祖国科技的使命,即使收入不算体面,也发自内心地、心甘情愿地挥洒血汗?又有多少人,不过是浑浑噩噩地上了个相对好一点的大学,有样学样地“误入”了科研圈呢?

 

又有多少人,逮着机会就离开了科研圈?

 

好了,不引战了。。。洒家的意思是,你想干出点科研成果,必须首先得热爱科研这个工作,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,舍得消耗那么大的精力,倾注满腔的热情。

 

因为,干科研实在是太苦了。一入科研深似海,从此假期是路人。这还只是身体上的压力,更大的压力其实来自心理,来自精神层面。

 

干科研,首先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,否则根本没办法应付科研工作,也不可能持续性地输出科研成果。

 

其次,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、恬淡的心情,这样才能把这颗金贵的脑袋调适到活跃的状态,否则,顶着一颗因睡眠不足而昏昏沉沉的大脑袋,或者怀着一颗乱七八糟、没着没落的心,去干那些烧脑细胞的工作,简直就像是挂上铁链去游泳,绑着沙袋去长跑。

 

所以,没有足够的热爱,怎么能够支撑得下来?

 

当然,如果你只是想在大学或科研院所里混日子,点卯上班,到点拿钱,体制内倒也能养得起这么一大批躺平者。只是,漂亮国一次次挥舞着高科技的大棒定点打击,一回回卡我们的脖子,国人本就对科研工作者殷殷期盼,本该冲锋陷阵的这帮人反倒躺平了?午夜梦回,月照大地,我辈良心何安?

长时间集中火力

在一次采访中,传奇教父任正非曾经提到华为之所以成功的秘诀:多年来,团队从小到大,无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不管经济热点层出不穷,哪怕造富风口接连转换,而华为,都集中所有的火力,只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陷阵!

 

同样的策略,也可以用在科研工作里。

 

就是在选定了要攻关的具体问题后,长时间地保持足够的火力,让所有的阅读和学习都向要研究的这个问题上聚集,让全部的钻研,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回归到这里。

 

长时间地集中火力,说来好像也不难,但是要落地执行,还真是不容易。

 

事先,你并不知道,能不能解决要面对的难题,从出发点到目的地,是还差着十万八千里,只是只需再走个三五里地。其次,你很难保证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,还能保持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的士气。再者,难题的解决,有时候还要靠运气,停一停、歇一歇,或者枪口抬高一寸,也许才会迎来意外的惊喜。

 

这中间的火候怎么掌握,什么时候该坚持,什么时候该放弃?是坚守营盘还是换个阵地?怎么捕捉昙花一现的灵感,如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默默坚忍,所有的所有,只能说,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,不要轻言放弃。

 

写在最后

孔老夫子说,不可与之言而言,谓之失言,可与之言而不言,谓之失人。

 

对热爱科研工作,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的同道,这篇文章有些失言,纯属脱裤子放屁,多此一举。对那些在体制内躺平,混一口“科研”饭吃的人,此文又有些失人,“讽刺谁呢?”

 

啰里啰嗦一篇,不知道是失言还是失人,还是希望跟同仁们共勉吧!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